崇尚先進 見賢思齊丨給“死亡之?!毕瞪稀熬G絲帶”——記第八屆自治區(qū)道德模范徐新文
2024-04-21 08:51:32 來源: 天山網(wǎng)-新疆日報原創(chuàng)
天山網(wǎng)-新疆日報記者 謝慧變
在被稱作“死亡之?!钡乃死敻缮衬沟?,茫茫沙海中,一條黑色的柏油路蜿蜒盤旋。每逢春夏,路兩旁郁郁蔥蔥的綠色甚是養(yǎng)眼。
這條柏油路是我國首條沙漠公路,長約562公里,縱貫塔克拉瑪干沙漠,連接塔里木盆地南北兩側綠洲,被形象地稱為“綠絲帶”。
徐新文,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(tài)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,是這條“綠絲帶”的設計者。
時光回溯到20世紀90年代初,塔克拉瑪干沙漠發(fā)現(xiàn)了豐富的油氣資源,但物資運輸成為油氣開發(fā)的首要難題。因此,國家決定修建一條沙漠公路。
“塔克拉瑪干是流動沙漠,只修路不治沙,公路很快就會被風沙吞沒。”徐新文說。1992年,29歲的他成為沙漠公路修建團隊中的一員,主要負責沙漠公路的選線和防沙治沙工作。
第一次來到塔克拉瑪干沙漠,徐新文很興奮。然而,現(xiàn)實很殘酷。
“在沙漠經(jīng)常遇到鋪天蓋地的沙塵席卷而來,那一刻感覺人是如此渺小和無助?!毙煨挛恼f,這也更加堅定了他防沙治沙的決心。
沙漠公路的修建如火如荼地進行,徐新文和團隊也在進行各種防沙治沙方法嘗試。起初,團隊主要采用機械防沙體系,用蘆葦在沙丘表面扎下一個個草方格,降低地表風速,延緩流沙移動。
“機械防沙的弊端在于草方格被沙子覆蓋之后,沙子依然會被吹到路上。”徐新文說,研究一種更為持久高效的防沙治沙模式非常迫切。
于是,徐新文和團隊在進行機械防沙的同時,開始探索生物治沙模式。他們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建立了試驗基地,先后引種400多種耐鹽、耐旱植物。
“選出適宜在塔克拉瑪干沙漠生長的植物并非簡單的事情。”徐新文說。從選種、育苗到灌溉,徐新文和團隊一起反復試驗探索,持續(xù)了10多年。
2003年,沙漠公路防護林生態(tài)工程項目獲國家正式立項。隨后,檉柳、梭梭、沙拐棗等2000萬株荒漠植物屹立于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兩側,像“鐵甲衛(wèi)士”一樣守護著這條公路。
沙漠公路防護林生態(tài)工程竣工后,引發(fā)國際關注。2013年,我國提出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后,徐新文變得忙碌了。在哈薩克斯坦,他帶領研究團隊經(jīng)過近兩年摸索,在其首都建成了引種篩選基地,成功引入40余種植物苗木和插條,建立了20公頃示范基地。在毛里塔尼亞,他和團隊協(xié)助當?shù)卣畠?yōu)化首都圈荒漠化防治方案……
共建“一帶一路”倡議提出以來,中國科學院新疆生地所與28個共建國家的科研院所及高校簽訂了合作協(xié)議,新疆荒漠化防治技術已惠及17個共建國家,其中在8個國家進行了技術示范與推廣,累計推廣面積超過5萬公頃。
雖臨近退休,但徐新文沒有停下腳步。他即將前往烏茲別克斯坦進行沙漠肉蓯蓉相關技術的推廣合作。
不僅如此,他還在關注最近大面積興起的光伏治沙項目?!肮夥紊骋欢ㄒ幼⒅乇Wo好地表植被,要做好生態(tài)修復工作,避免產(chǎn)生更大范圍的荒漠退化?!毙煨挛恼f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