亞洲腹地的“草木之心”
2023-03-16 10:51:49 來源: 天山網(wǎng)-新疆日報原創(chuàng)
【石榴書評】
楊獻平
張映姝近年來致力于大地草木的詩歌與散文書寫,體現(xiàn)的是一個詩人和作家對于天地萬物的感恩與贊美之心。
關(guān)于自然或者生態(tài)寫作,無非是在用藝術(shù)的方式,回應(yīng)和踐行兩個問題,即:不同的人,對于自然的態(tài)度與看法,以及自然對人的影響和塑造。人也是自然的一部分,所有對自然生態(tài)的觀察與文字呈現(xiàn),只是“人眼中的自然”以及“自然在不同人眼中的體現(xiàn)?!睈勰凇墩撟匀弧分姓f,“我們在自然中孕育,被生命的洪流環(huán)繞,自然以其力量邀請我們,作出相應(yīng)的行動?!弊罱尚陆a(chǎn)建設(shè)兵團出版社出版的張映姝詩集《草木有言》,既是她近些年來草木詩作的集合,又為當下自然主義或自然生態(tài)寫作提供了有力的文本支持。
新疆浩大雄渾、天高地闊,似曠野無邊,卻又處處展現(xiàn)生命奇跡。在西北,我相信張映姝也和我當年在巴丹吉林沙漠從軍時候一樣,見到一絲綠色,心跳就會加速,會不由自主地發(fā)出驚奇之聲,看到森林、草原與河流,會覺得世上最美的事物似乎專為自己所創(chuàng)造與增設(shè)。
西北的大,同時也提示著荒涼與枯寂,大部分地區(qū)被黃沙、粗礫覆蓋,風吹石走的大地上,螞蟻、蜘蛛、蝎子、蜥蜴、黑甲蟲、紅狐等生命身上,都蒙受了天地造物的恩寵。正如張映姝詩中所言:“我們的人類之心再次臣服/此刻,荒原屬于駱駝蓬/白色的繁花屬于種子/我們一無所有,又擁有/整個世界?!保ā恶橊勁睢罚?/p>
在荒原上,駱駝蓬是唯一的植物,它們的生命看起來是孤立的,也是卑微的,但卻強韌無比,它們或許阻擋不了漫天風沙,但可以為旱海里的駱駝提供食物??梢韵胂?,在“瀚海闌干百丈冰”“風頭如刀面如割”“大漠孤煙直,長河落日圓”的大漠戈壁與荒原丘陵,生命想要在這里存活要付出多么艱辛的努力。張映姝《駱駝蓬》一詩中所表達的那種“肅然”而又小心翼翼的情感狀態(tài),相信很多了解沙漠戈壁地區(qū)生態(tài)的人們都會感同身受。
人類發(fā)明文字和創(chuàng)作文學,就是要努力使得人類與生俱來的隔膜之心獲得最大限度上的溝通,就是要不同的人們“情動于衷”“感同身受”,這樣的共鳴感,在張映姝的《甘草》《沙棘》《蘆葦》《棉花》等詩作中都有很好的體現(xiàn)。在她書寫西北高原特有植物的詩作當中,始終有一種“惋傷”的美感,“草原上,萬物都不會虧欠我們?!保ā渡硡ⅰ罚八c藍色的天幕,互為背景/天然的,合一的純粹/似乎一向如此。”(《雨后的紫玉蘭》)這些詩句中,都透出悲憫與通透。
在這部詩集中,張映姝展示了她近年來以詩歌書寫草木的文學實踐和收獲。選擇大地草木為書寫對象,在西北,我以為是一種自覺的,甚至是天性與本能的藝術(shù)行為。經(jīng)得起時間淘洗的作品,基本上都遵循了這樣一個原則,那就是,這些文學書寫既是對自我感情的抒發(fā),凝結(jié)了作者本人之“精氣神”,但同時又是與自然相合的,所謂“萬物與我如一”。
劉勰的《文心雕龍·情采》中說,“夫水性虛而淪漪結(jié),木體實而花萼振,文附質(zhì)也……若乃綜述性靈,敷寫器象,鏤心鳥跡之中,織辭魚網(wǎng)之上,其為彪炳,縟采名矣?!睆堄虫倪@部詩集當中絕大多數(shù)作品,一方面深刻摹寫人和植物的關(guān)系,另一方面也借草木花卉之名,抒發(fā)自我情感、以植物比喻自身,如她的《野郁金香》《蒲公英》《河邊的野李花》等。在《池邊的活血丹》一詩中,她寫道,“那清冷的水,已中和體內(nèi)的熱/你越過了自己,你知道/唯一的解藥,扎根于大地?!?/p>
作為一個“逐花的女子”,張映姝足跡所到之處,幾乎都少不了記錄與花草的交集。她寫下在北京邂逅的《曇花》《火棘》《天藍繡球》,也寫下故鄉(xiāng)成都的《紫嬌花》《金絲桃》《鴛鴦茉莉》《金鈴花》《野牡丹》《白花紫露草》等。這些詩作當中,情緒婉轉(zhuǎn)變化,或隱秘、或袒露、或沉郁、或歡快。每一首詩中,都顯露出內(nèi)心情感的寄予,以及個人的審美與趣味,這些獨特的體驗抵達“深刻的表達”。用詩歌書寫草木花卉,張映姝的藝術(shù)觸角靈動而又有分寸感,每一次轉(zhuǎn)換和起降都玲瓏有序,充滿韻律性與節(jié)奏感,如她的《八角楓》《蛇莓》《醉心花》《荷花》等即如是。在《蓮子》一詩中她寫“她住進了我的肉身/以蓮心之苦,用另一場輕/兌換生命之重”,意境澄澈。
文學藝術(shù)的創(chuàng)作,從本質(zhì)上說,都是有所指、有所寄寓的。詩歌更是如此。正如休謨所說:“在極端的精雅文飾和極端的單純質(zhì)樸兩者之間,詩人似乎可以隨心優(yōu)游,不必擔心會犯什么過頭的毛病。在兩個極端之間的廣闊地帶里,布滿了彼此各異的詩人,各有特殊風格和面貌,這并不影響他們得到同等的贊美。”
在張映姝的這部詩集當中,與她個人內(nèi)心世界聯(lián)系最緊密的,是第三輯《致曾經(jīng)的你》。其中的《熊童子--悼父親》《扶桑花--悼父親》中,詩人以物喻人,從中生發(fā)的生命觀、人生觀以及對人間情感的發(fā)掘和表達,都是深切的;既是個人的,也是與他人共通的。她寫道,“我會草木一樣活過余生/一株草木的想法,你告訴我/究竟來自哪兒,具體又是什么模樣”,這種追問,其中有遺憾,也有不解與疼痛。在《洋紫荊--致姐姐》《雞蛋花--給兒子》等系列詩篇中,詩人的情感豐沛而又葳蕤生香,處處體現(xiàn)著深情。
讀張映姝的草木詩篇,我的腦海里總是晃動著這樣一幅圖景:在亞洲腹地的遼闊天地中,一個身影孤單的女子,在稀疏而堅韌的草木之中,俯仰、凝思而又自得其樂。
當人們鄭重寫下一行字,必定是由心而發(fā)的,也是體驗極致情感之后的自然行為,詩歌更是如此。草木有言也有本心,這本詩集讓我們看見生長在亞洲腹地的“草木之心”,也讓我們看見人與草木心神互通的那一刻。
“寶地”投稿郵箱:xjrbzkb@126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