歌聲飄過70年⑥丨天山深處唱響《牧馬之歌》

2025-07-09 09:39:50    來源: 天山網(wǎng)-新疆日報原創(chuàng)

  天山網(wǎng)-新疆日報記者 梁偉

  當?shù)谝豢|晨曦染紅巍峨的天山雪頂,氈房門簾輕啟。矯健的牧馬少年跨上心愛的棗紅馬,懷抱冬不拉,清脆歌聲應和著蹄音,驅趕如云馬群,奔向水草豐美的山腳。夕陽西沉,彎月如鉤,少年踏著野花芬芳歸來,篝火旁奶茶飄香,冬不拉琴弦撥動,歡聲笑語在草原夜空回蕩……《牧馬之歌》的音符,如天山融雪匯成的溪流,清澈歡快地淌過70余載光陰,成為銘刻在幾代人心中的不朽經(jīng)典。

  時間回溯到1954年春天。懷揣著“學習各民族音樂”熱望、已在新疆生活數(shù)年的年輕作曲家石夫,正深入伊犁河谷采風。一次,他與一位哈薩克族牧民朋友相約,騎馬前往30里外的鄉(xiāng)鎮(zhèn)觀影。歸途中,驟雨突至,狂風裹挾雨柱傾盆而下,山路泥濘濕滑。突然,胯下馬匹失蹄,將石夫重重掀翻在地!受驚的馬兒向前狂奔,瞬間消失在茫茫雨夜。孤立無援、渾身濕透的石夫,心沉谷底。絕望之際,奇跡出現(xiàn)了:那匹已跑遠的馬,竟在滂沱大雨中停下腳步,佇立原地,引頸發(fā)出悠長而焦灼的嘶鳴!“它知道主人落馬了!”多年后,石夫依然感慨萬分。這穿透風雨的嘶鳴,成功喚回已走遠的朋友。朋友循聲折返,將石夫救出困境。

  翌日清晨,天空湛藍如洗。牧民們驅趕馬群出圈,駿馬昂首嘶鳴、剽悍健美的姿態(tài),與昨夜雨中那匹坐騎的身影在石夫腦海中重疊、升華。對草原、駿馬與哈薩克族牧民生活的深厚情感,瞬間化作奔涌的樂思。那“太陽剛從天山爬上來”的壯美晨景,“牧馬少年走出氈房外”的勃勃生機,“騎上我的棗紅馬,帶上冬不拉”的灑脫自在,以及“馬兒依在山坡吃青草,我在山頂四周瞭一瞭”的悠然自得,連同山下“揮手對我笑”的擠奶姑娘——鮮活生動的草原生活圖景,在石夫筆下一氣呵成,躍然紙上?!赌榴R之歌》,正是他用浸透深情的音樂語言,對草原生活最鮮活、最動人的速寫。每個音符都飽含牧場陽光與青草的芬芳,每句歌詞都跳動著馬背民族的豪邁與細膩。

  這曲《牧馬之歌》很快在歌曲刊物發(fā)表,如春風般迅速在群眾中傳唱開來。那帶著草原露珠般清新氣息的旋律,也深深吸引了當時嶄露頭角的歌唱家李光羲。1957年,他滿懷激情地將這首歌帶上中央歌劇院的巡演舞臺,從西安唱到成都,足跡遍布10余座城市。《牧馬之歌》以其獨特藝術魅力征服無數(shù)聽眾,成為李光羲藝術生涯中的璀璨明珠?!笆壮湍芰鱾鏖_一首歌,我們管這叫‘抱了個金娃娃’!”這“金娃娃”不僅是一首歌,更開啟了李光羲與石夫長達半個世紀的藝術情緣。

  70年光陰流轉,草原牧歌在新時代奏響更恢弘的和聲。今日新疆大地上,馬產(chǎn)業(yè)插上科技之翼,伊犁馬佩戴電子芯片“護照”,構建起可追溯的良種基因庫。從石夫筆下生靈有情的動人瞬間,到如今“碼上畜牧”的智慧圖景,牧歌與芯片同頻,傳統(tǒng)與現(xiàn)代在草原交響。截至2024年,全疆115萬匹駿馬中有50萬匹在伊犁河谷揚鬃馳騁,恰似歌中“匹匹肥又壯”的馬群穿越時空而來??萍紴閭鹘y(tǒng)牧歌譜寫著嶄新樂章,而人與馬之間相攜相依的情感紐帶,始終如《牧馬之歌》所詠唱的那般純粹熾熱。

  草原深處飄蕩的《牧馬之歌》,早已不只是一段旋律。天山明月聽過,草原長風傳過,無數(shù)牧人的心弦應和過——它已融入這片土地的脈搏,那馬蹄踏碎野花的節(jié)奏,那奶茶般醇厚的生活歡歌,始終在天地間自由回旋,在代代傳唱中煥發(fā)新生。

  這匹從暴雨中誕生的“音樂之馬”,掙脫了時光韁繩,依舊在天山南北自由奔馳。

(刊用本網(wǎng)站稿件,務經(jīng)書面授權。未經(jīng)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)
[責任編輯: 張賞華 ]
營業(yè)執(zhí)照注冊號:91650102766838851Y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65120170002
增值電信業(yè)務許可證:新B2-20050008 新公網(wǎng)安備 65010202000013號
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: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
舉報熱線:0991-3532125 397469069@qq.com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:0991-3532125
Copyright :copyright: m.jingquebang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(wǎng) 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