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中國行丨千年“古城”文化賦能添活力
2025-02-11 10:24:19 來源: 阿克蘇地區(qū)融媒體中心
春節(jié)期間,新和縣玉奇喀特鎮(zhèn)古城社區(qū)“兩委”聯(lián)合阿克蘇地委辦公室駐社區(qū)工作隊舉辦第八期詩詞大會,各族干部群眾品詩詞、誦經典,抒家國情懷、贊祖國盛世,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,傳承和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。
近年來,社區(qū)“兩委”和工作隊堅持把文化建設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載體,建好用好基層文化陣地,精心培養(yǎng)文化能人,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,使基層文化服務從“最后一公里”延伸到“最后一米”。
以文塑形,尋根鑄魂
在古城社區(qū)轄區(qū)內,有一座西漢后期至東漢時期的西域都護府“烏什喀特古城”遺址,這里曾出土“漢歸義羌長印”“李崇之印”兩件國寶級文物,是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工作隊和社區(qū)“兩委”聚力深耕中華文化沃土,深度挖掘、活化利用這一歷史名城的多重價值,將背后的中國歷史、中華文化融入到村級各類文化陣地建設當中,不斷拓展人們感知歷史文化的渠道和深度,讓文明薪火生生不息。
2023年,工作隊發(fā)揮派出單位的后盾作用,積極爭取中央項目補助資金75萬元、縣鄉(xiāng)統(tǒng)籌資金125萬元,在轄區(qū)內修建占地面積1300平方米的“三重城”文化大院,內設文化館、法治館、科普館和科普電影院,各場館獨具特色,展板圖文并茂,展柜陳列十二生肖、團扇、竹簡、漢服、象棋等物品,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氣息撲面而來,特色文化元素為鄉(xiāng)村文化振興注入了活力。
社區(qū)“兩委”和工作隊著力提升基層文化服務水平,組織5000余名群眾參觀學習,開展科技和法律知識普及、新疆歷史文化教育,集中觀看阿克蘇地委辦公室制作的“圖說鑄牢”視頻,老百姓的思想更穩(wěn)、信心更大、精神更足,文化大院已成為社區(qū)群眾的精神“大糧倉”。
以文育人,傳誦經典
工作隊和社區(qū)“兩委”通過組織開展古城社區(qū)文化大院解說比賽、邀請縣博物館專職解說員到現(xiàn)場指導等方式,培養(yǎng)出一支由工作隊員、社區(qū)干部、法律明白人、鄉(xiāng)村歌手等15人組成的文化服務小分隊。
“人生適意在家山,萬里封侯老未還。燕頷虎頭成底事,但求生入玉門關。這首詩講述的是,公元73年,班超投筆從戎出使西域,帶領西域各族民眾為統(tǒng)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做出突出貢獻……”文化服務小分隊成員孜拉萊木·圖爾地等正在給社區(qū)群眾表演《夢回烏什喀特》情景劇。該劇由文化服務小分隊自編自演,通過古詩詞引領大家“穿越”回到漢西域都護府“烏什喀特古城”,聆聽李崇、班超等西域都護的故事,禮贊為國盡忠、心系天下的歷史英雄,向社區(qū)各族干部群眾講清新疆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用古典文化引領各族群眾探尋中華文化根脈,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、中華民族、中華文化的認同感。
文化服務小分隊積極參與文化大院解說、農牧民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培訓、文化活動舉辦等工作,這支隊伍已成為推動社區(qū)文化陣地建設的重要力量。
以文潤心,共富精神
“近年來,每次放假回來,村里都會帶給我一些驚喜、變化的體驗,不僅是鄉(xiāng)親們的收入增加了、鄉(xiāng)村環(huán)境更美了,而且街坊鄰居的精神面貌也是煥然一新,他們業(yè)余時間經常去參加各類活動、學習國家通用語言,生活變得更加有滋有味?!狈掂l(xiāng)大學生阿麗亞·扎伊爾說。
2024年,工作隊和社區(qū)“兩委”組織開展詩詞大會、歌舞表演、繪畫展覽、科技服務、非遺水拓絲巾體驗、美食大賽等各類文化活動20余場次,讓各族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豐富的“文化大餐”。
“我們積極搭建百姓大舞臺,經常舉辦一些群眾看得見、能參與、真心贊的活動,組織各族群眾一起演節(jié)目、唱愛國主義歌曲、講故事、品美食、跳麥西來普,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先進文化理念、滋養(yǎng)‘心田’,讓各類優(yōu)秀文化‘飛入尋常百姓家’,促進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。”第一書記、工作隊長姚寧寧自信地說。
?。ò⒖颂K地區(qū)融媒體中心記者 徐秀芳 通訊員 羅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