何以中國|馬球:帕米爾高原上傳承千年的熱血競技
2024-12-06 18:21:54 來源: 天山網-新疆日報原創(chuàng)
【編者按】文物是活著的歷史,讓文物說話,讓歷史發(fā)聲,不僅豐富著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(yǎng),更堅定著中華兒女內心深處的自信。為了更好地傳承和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,天山網推出《何以中國·文物穿越記》專欄,講述這些珍貴文物背后的文明故事,探尋古文物與新科技碰撞而出的新疆魅力,感受中華文明的強大生命力和時代風采。
什么是唐代第一運動?答案就是:馬球。
作為馬術和蹴鞠結合的產物,中國古代馬球誕生于東漢時期,興盛于唐朝。這項高雅有趣且富有挑戰(zhàn)性的體育運動成為唐代上至貴族下至百姓所癡迷的活動。
新疆博物館的“打馬球俑”便是其昔日輝煌的生動縮影。
新疆博物館收藏的彩繪泥塑打馬球俑。阿迪力·阿布力孜供圖
這尊1972年出土于吐魯番阿斯塔那187號墓的唐代彩繪泥塑打馬球俑,長38厘米、高29.2厘米。
打馬球者英姿颯爽,身著絳色窄袖長袍、腳蹬皮靴,揮杖欲擊;駿馬軀體矯健,盡顯西域風姿,觀之仿若能聽見賽場的馬蹄轟鳴。
遙想唐中宗時期,大唐與吐蕃的馬球對決驚心動魄?;始仪蜿牫鯌?zhàn)失利,形勢岌岌可危,臨淄王李隆基挺身而出,他與隊友策馬列陣、默契配合,扭轉戰(zhàn)局。馬蹄翻飛、塵土飛揚間,盡顯大唐兒郎的豪情壯志,馬球也成了國力彰顯、文化交流的特殊紐帶。
彩繪泥塑打馬球俑的出土,不僅展現了打馬球者馳馬揮杖的大唐雄風,也為研究唐代馬球運動服飾文化提供了實物資料,更是馬球運動在西域流行的最好物證。
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馬球運動現場。木熱達力·阿米力攝
時移世易,馬球運動的熱度并未隨歲月消散。在帕米爾高原東麓的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,每逢佳節(jié)、婚典,馬球賽事如期上演。騎手們縱馬馳騁,球杖揮動,場外鷹笛悠揚、手鼓激昂,奏響民俗樂章。
2008年,塔吉克族馬球獲批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,古老運動重煥生機,承載民族記憶,奔赴新征程。
“銀鞍照白馬,颯沓如流星。”在伸手可觸云朵的帕米爾高原上,隊員們騎著馬兒,揮動球桿,你追我趕。場外,觀眾用鷹笛、手鼓為隊員鼓勁喝彩,場面猶如古代畫卷,向人們展現這項古老的競技運動。
往昔,它蘊含大唐包容自信、昂揚向上的氣魄;今朝,它凝聚著人們對傳統(tǒng)的堅守,續(xù)寫永不落幕的傳奇。
監(jiān)制:丁濤、楊濤
統(tǒng)籌:馮婷、喻鵬濤
策劃:葛惠芹
編輯:廖映月
出品:新疆日報社(集團)
指導單位:中央網信辦網絡傳播局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黨委網信辦
協(xié)作單位: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文物局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文博院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(qū)博物館
支持單位:中國互聯網發(fā)展基金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