探尋昆侖能量密碼
2025-05-09 10:01:43 來源: 天山網-新疆日報原創(chuàng)
天山網-新疆日報記者 蔡增樂 通訊員 王健攝影報道
春末夏初,位于葉城縣西南的昆侖山區(qū)仍透著寒意,但普西三維地震采集項目工地卻熱火朝天。自今年3月開工以來,中國石油東方物探公司塔里木物探分公司2170隊的施工人員已增至2400余人。他們直面高海拔的缺氧環(huán)境、70度陡坡的攀爬挑戰(zhàn)以及瞬息萬變的高原氣候,在昆侖山的褶皺帶中探尋油氣蹤跡。
三維地震勘探技術被喻為“給地球做CT”——通過人工激發(fā)地震波,利用地層界面反射信號構建地下三維模型,精準鎖定油氣儲層。5月1日,一架直升機將重達500公斤的鉆機吊運至山腰不足3平方米的作業(yè)面。螺旋槳的轟鳴、鉆機的震顫與山風的呼嘯,在昆侖山谷奏響能源勘探交響曲。
4月28日,夜幕下,位于葉城縣西南的昆侖山區(qū)臨時營地繁星閃爍。
4月28日,在昆侖山區(qū)的臨時營地,工人何國梁擦洗臉上的灰塵。
4月28日,在昆侖山區(qū)臨時營地,工人們完成一天的施工任務后享用晚餐。
4月27日,測量組組長王子劍(前)和組員在昆侖山裂谷中找尋放線點位。
在普西三維地震采集項目1403.59平方公里的作業(yè)范圍中,98%為犬牙交錯的山體,其中超六成屬垂直落差逾700米的老山體,懸崖峭壁間車輛難以通行?!斑@里大部分的物資要靠空中運輸,每次吊運都像在刀鋒上跳舞?!?170隊副隊長熊建華望著運輸物資的直升機說,由無人機與直升機組成的“空運隊”每日往返于峽谷,將鉆機、帳篷以及生活必需品吊運至近乎垂直的作業(yè)面,搭建起“云端天梯”。
5月1日,一架直升機在昆侖山區(qū)吊運施工物資。
4月30日,技術員在昆侖山區(qū)臨時營地檢查設備。
4月26日,工人在昆侖山區(qū)的山坡上進行放線作業(yè)。
4月29日,工人在昆侖山區(qū)搬運鉆機設備。
作為昆侖山區(qū)重點油氣勘探工程,普西項目采用先進三維地震采集技術。在海拔約3000米的裂谷中,記者目睹工人如何精準定位、如何在巖壁上鉆孔布設“震源”、如何將一根根采集線布放到位等過程。盡管山高風大,陡坡上的工人們仍將采集線鋪設到位,整個工程放線的長度加在一起超過7000公里?!懊總€節(jié)點都事關測繪準確和能源安全?!睖y量組組長王子劍抹去臉上的沙塵,語氣堅定。
作為技術攻堅的戰(zhàn)場,普西項目采集的數據將助力新疆油氣開發(fā)高質量發(fā)展,為區(qū)域經濟注入動能?!拔覀兛碧降牟粌H僅是油氣,更是國家能源安全的戰(zhàn)略支點?!?170隊隊長羅鑫說。
當昆侖山冰川融水裹挾著億年前的巖屑奔涌向東,新時代的勘探者正以科技為鑰、意志為劍,破譯著地球深處的能量密碼。他們用鋼鐵意志與拓荒精神,將亙古荒原變?yōu)椤澳茉醋鴺恕?,以數字化勘探技術書寫著氣壯山河的昆侖史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