群眾治沙+生物治沙 墨玉縣走出綠色發(fā)展新路

2025-03-19 11:36:15    來源: 墨玉縣融媒體中心

  在風沙的挑戰(zhàn)面前,墨玉縣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防沙治沙之路,以實際行動詮釋著綠色發(fā)展的理念,厚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(fā)展的綠色根基。近年來,墨玉縣堅定不移地秉持以群眾治沙為主體、生物治沙為核心的治沙模式,通過科學規(guī)劃、高效執(zhí)行,將防沙治沙工作穩(wěn)步推進,成效顯著。

  3月17日,走進墨玉縣喀爾賽鎮(zhèn)興旺村防沙治沙點,一幅熱火朝天的勞作景象映入眼簾。農民們正忙碌地種植紅棗、玫瑰花等植物,為沙漠增添生機。今年,喀爾賽鎮(zhèn)在防沙治沙上展現(xiàn)出強大的決心和行動力,沙漠治理面積達2.86萬畝,覆蓋26個村,715戶農戶積極參與其中。目前,已完成0.6萬畝的種植任務,鋪設灌溉主管道覆蓋2.8萬畝,滴灌面積達1.2萬畝,配套道路建設了15.7公里,電力設施鋪設15.2公里,打水井63口,這些基礎設施的完善為后續(xù)的種植和植被生長提供了堅實保障。

  喀爾賽鎮(zhèn)黨委書記陳飛介紹,在推進治沙工作中,他們始終堅持群眾路線。一方面,深入村戶,圍繞“種什么”向群眾請教,共同商議確定種植范圍和作物,充分尊重群眾的智慧和意愿。另一方面,積極動員有經驗、有實力的群眾先行開展配套工作,讓大家切實看到政策帶來的實惠,從而激發(fā)更多群眾主動參與的熱情。此外,通過多次組織鎮(zhèn)級觀摩會,針對土地平整、管網鋪設等環(huán)節(jié),交流治沙經驗,推廣好的做法,有力推動了治沙工作的高效開展。

  喀爾賽鎮(zhèn)古勒巴格村村民艾力·買提圖爾蓀便是眾多積極參與者之一。今年,他承包了70畝地種植紅棗,與眾不同的是,他選擇種植3-4年樹齡的紅棗,當年即可掛果。艾力·買提圖爾蓀滿懷欣喜地分享道:“去年我種了600棵樹,成活了597棵,成活率非常高,有的樹當年就結果了,實實在在看到了收益。”這樣的成功案例,無疑為其他群眾吃下了“定心丸”,激勵著更多人投身治沙事業(yè)。

  2025年,墨玉縣以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為導向,把生物治沙作為重點,充分發(fā)揮群眾主體作用,采取外部治理、內部殲滅、薄弱區(qū)鞏固的科學方法,計劃實現(xiàn)全縣治理沙化土地總面積30.88萬畝,其中群眾治沙面積達11.7萬畝。主要通過種植胡楊、沙棗、紅棗、梭梭、紅柳等喬灌木樹種,并在林下配套種植肉蓯蓉、甘草、板藍根等經濟作物,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,對綠洲內部和邊緣沙化土地進行有效治理。

  墨玉縣林業(yè)和草原局黨組書記張合說:“全縣11.7萬畝群眾治沙土地目前已平整10.67萬畝,已修建電力線路142公里,已打井134口,已種植面積0.76萬畝,預計4月底之前完成全部種植面積?!边@一組組數據,見證著墨玉縣防沙治沙工作的堅實步伐,也彰顯著全縣上下守護綠色家園的堅定信念。

  墨玉縣的防沙治沙實踐,不僅是對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的保護與修復,更是為當地群眾開辟了一條綠色增收之路,為經濟社會的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。

 ?。窨h融媒體中心記者 乃比江·艾則孜)

[責任編輯: 趙靜 ]
營業(yè)執(zhí)照注冊號:91650102766838851Y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65120170002
增值電信業(yè)務許可證:新B2-20050008 新公網安備 65010202000013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: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
舉報熱線:0991-3532125 397469069@qq.com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:0991-3532125
Copyright :copyright: m.jingquebang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 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