繁榮兵團·新時代新征程丨30余載護邊路,喬老克哨所夫妻倆攜手寫忠誠

2024-09-10 00:25:24    來源: 天山網-新疆日報原創(chuàng)

  天山網-新疆日報記者 白素君

  9月5日,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六十三團的喬老克哨所,晨曦如金色的紗幔,輕柔地在這片邊陲之地緩緩鋪開。53歲的朱國利起床后,走向后院的圈舍給羊投喂草料,一旁安靜棲息的雞被驚醒,撲棱著翅膀,發(fā)出輕微的咕咕聲,兩只小花狗見狀,起身朝主人不停地搖尾巴。

  喂完羊,朱國利拍了拍身上的塵土,動作輕快地跨上摩托車,他說:“巡防區(qū)只有17公里,但每一個細節(jié)都不能馬虎,當護邊員不僅要體力好,更要有責任心,只要我經過的地方,哪里有幾個坑,哪里有幾堆土,哪根鐵絲網破損,哪個地方有陌生腳印和動物活動跡象,我都清清楚楚?!?/p>

  妻子王利看著丈夫遠去的背影,開始喂馬、打掃衛(wèi)生、給門口的樹澆水。門前的400棵榆樹、沙棗樹和海棠樹枝葉繁茂,它們是夫妻倆當護邊員31年來,用一鍬一鏟的汗水種下的,見證著兩人的護邊歲月。

朱國利(右)和妻子王利(左)在自家院內合影。天山網-新疆日報記者 白素君攝

  “以前條件艱苦,周圍是戈壁荒灘,種下去的樹很難成活,現(xiàn)在自來水、管網完善,種下去的植物郁郁蔥蔥?!蓖趵f著,給記者看手機里的老照片。有上世紀六十年代初,朱國利的父親從河南來新疆,在六十三團九連工作的情景。也有上世紀九十年代,朱國利跟著父親在喬老克炮臺放牧守邊的合影和他們住過的地窩子。

  六十三團地處沙漠腹地,這里冬季寒冷、夏季炎熱、常刮大風。九連與霍爾果斯河相鄰,喬老克炮臺就在界河邊。

  1993年底,朱國利與王利結婚,王利這樣描述當年的生活:風吹石頭跑、沙子漫天舞、蚊蟲嗡嗡鬧,夏天熱得睡不著,蚊蟲多得抓一把。冬天冷得受不了,手腳凍瘡滿處發(fā)。巡邏回到家,衣褲變成“冰鎧甲”。

  “你們想過離開嗎?”記者問王利。

  “想過。有一次,媽媽從團部來連隊看我,勸我們換個地方生活。當時,我心里挺矛盾。但舍不得丈夫,就堅持要留下來。走的時候,媽媽哭了,我也哭了……”說這些的時候,王利的眼圈紅了。

  2005年,六十三團投資30余萬元在喬老克炮臺旁邊建造了一棟房屋,命名為“喬老克哨所”。自此,夫妻倆結束了住地窩子的生活。從這一年起,二人也成為團場正式護邊員,喬老克哨所成了夫妻哨所。

  為了更好守邊護邊,朱國利買了一匹馬和一輛摩托車。冬天,他騎馬在雪地里穿梭。夏天,他騎著摩托巡邏,無論天氣多么惡劣,他一直堅持每天巡邊兩次。
  “我們一天吃兩頓飯,這些年,我沒陪老婆逛過街,更沒給她買過化妝品等禮物,答應要陪她去北京看歌舞劇,至今還沒實現(xiàn),以后有機會一定補償。”朱國利說,自己對父母和妻女虧欠太多。

  “護邊要守得住清苦,耐得了寂寞。以前我騎著馬巡邊,很久才能抵達?,F(xiàn)在摩托車能幫我節(jié)省很多時間。不過,偏遠難行的地段還是要靠步行。”朱國利說。

  2015年5月,邊境線附近著大火,他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并向有關部門報告,避免了重大損失;2016年春天,洪水把巡邊的道路沖斷了,他蹚著沒過膝蓋的泥水步行巡邊,直到兩個月以后道路才恢復正常。

  2010年7月1日,朱國利夫婦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。
  2012年,喬老克哨所被兵團確定為“屯墾戍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”,朱國利夫婦又有了新的任務,為到此參觀的職工群眾講述護邊故事,讓更多人體悟兵團精神、接受愛國主義教育。

  如今,在朱國利夫婦的影響下,六十三團越來越多職工加入到巡邊護邊隊伍,他們用行動守好邊境,用擔當詮釋忠誠,共同筑起祖國邊境的堅固防線。

(刊用本網站稿件,務經書面授權。未經授權禁止轉載、摘編、復制及建立鏡像,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。)
[責任編輯: 王榮 ]
營業(yè)執(zhí)照注冊號:91650102766838851Y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65120170001
增值電信業(yè)務許可證:新B2-20050008 新公網安備 65010202000013號
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:3108311 新ICP備11000096號
舉報熱線:0991-3532125 涉未成年人舉報電話:0991-3532125
Copyright :copyright: m.jingquebang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天山網 版權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