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日我在崗|張建萍:只要群眾有需求,我們一直都在
2024-10-03 13:04:08 來源: 天山網-新疆法治報
工作中的張建萍(資料圖)。受訪者供圖
天山網-新疆法治報記者 房佳偉
10月2日21時許,踏著夜色,張建萍回到了家。作為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人民調解中心專職人民調解員,對這樣的節(jié)假日值班,她已經習慣了。
“雙方當事人自愿的情況下才開展調解,這意味著很多調解會先約定時間,應該很少遇到突發(fā)情況吧?”記者問。
張建萍快人快語:“也不一定。有些糾紛,即便不清楚是否能調解成功,但群眾有需求有疑惑,他們想盡快得到答案,我們就要及時回應,否則很可能激化矛盾。第一時間讓群眾找到我們、為他們提供幫助,就是我們調解員堅守的意義。”
第八師石河子市人民調解中心成立于2019年,設在市中心東小路70號,臨街辦公,窗口式服務來訪群眾。據悉,該中心自成立之日起,工作日正常上班,節(jié)假日都有專人值班,一年到頭不“打烊”。
張建萍值班的這一天,上午不忙,沒有電話或來訪咨詢,她整理案卷、學習法律知識,時間過得也很快。午后座機響了,是當地老街派出所民警打來的,“有個老人受傷、子女索賠的警情,等會到中心去?!薄昂?,我在這等著?!?/p>
“既然是警情,又涉及老人受傷,一般情況下當事人的情緒會比較激動。對我們來說,安撫當事人情緒很重要?!睆埥ㄆ紝τ浾哒f。
2022年從社區(qū)退休后,張建萍就干起了專職人民調解員,一直在基層工作的經歷讓她對做好群眾工作很有信心。為了高效化解矛盾糾紛,她這幾年學習法律知識,沒少下功夫。因為心有底氣,調解時言之有序,值班期間遇到突發(fā)事件她從不慌張,但這一次,民警帶著當事人過來后,她還是有點意外,準備好要調解的說辭變成了安慰、引導和建議。
不多時,民警帶著李女士和七旬老人王某進來了。警情是當天中午發(fā)生的,事由卻在9月2日。李女士說,她國慶節(jié)回來看望父親李某某,發(fā)現(xiàn)其右臀發(fā)紫、疼痛,去醫(yī)院檢查后是臀骨碎裂。李女士的父親回憶稱,9月2日,他在小區(qū)與王某下棋時發(fā)生爭執(zhí)并摔倒。李女士據此認為是王某將父親推倒,導致父親臀部受傷,應該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并報警。
9月2日的情況,無證據、無視頻,還過去了一個月。王某當即拒絕賠償,一來堅稱自己沒有打李某某;二來認為對方年逾八旬,也有可能是其個人原因受傷的。
看著他們各執(zhí)一詞,張建萍安撫雙方情緒后,直指問題所在:“這件事情不具備調解基礎?!本o接著,她給了3個建議:首先,公安機關應繼續(xù)展開調查,案情明了才是談論民事賠償的前提;其次,受傷者應盡快進行傷情鑒定;再次,雙方當事人應就其主張的事實搜集證據。
“調解要以事實為基礎、法律為準繩,有理有據才能維護自身合法權益?!睆埥ㄆ颊f。
看似簡單的道理,但因為當事人都在氣頭上,張建萍與他們溝通交流了半天,耗到天黑才下班。
張建萍說,雖然忙但充實,這份工作越干越有成就感。特別是提到2022年年底,剛干調解員不久,她收到一對母子送來的錦旗,不由得心情激動,“長這么大第一次有人給我送錦旗啊?!彼χf,“退休了還能發(fā)揮余熱,幫助更多群眾維護合法利益,讓我很有職業(yè)榮譽感。”